微信 注册登录
18610681038eztvhdzx@163.com
首页 > 闽东之光 > 正文

农历“二月二” 铁枝竞风流

2024-03-25 10:40:00       

制作精美的铁枝讲述黄鞠水利灌溉故事

铁枝匠人们正在给年轻人介绍铁枝操作技法

“福建人整个正月都在过年!”近日,随着福建的游神文化在全网受到热捧,省内各地区的特色民俗迎来了全民狂欢的热潮。而对于蕉城区古镇霍童的村民来说,农历“二月二”的灯会还没过,那么年就不算完。

霍童的“二月二”是十里八乡父老乡亲的大众记忆,只要锣鼓一响,线狮一拉,花灯巡境,那便是春潮涌动,应者云集。周边村庄的孩子们,一年到头最大的心愿也许不过就是能让爸妈带着赶一场“花灯集”,顺带还能拿着没花完的压岁钱买点光饼、八果糕、芋头包打打牙祭。

迎接这样的盛会,每个制作花灯的老匠人是自觉肩负着神圣使命的。“不能出纰漏,一是敬祖宗,二是要对得起观众。”75岁的铁枝技艺传承人黄振伟半个月前就从深圳赶回霍童,忙碌起了即将到来的花灯巡境盛会。

霍童铁枝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木偶制作和表演艺术。尽管它类似于木偶,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木偶戏。每一个铁枝作品都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其中多个铁枝人偶组合成一个整体,匠人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技艺,设计出人偶的动作和形态。他们巧妙地利用铁条的支撑,使每一个人偶都能展现出栩栩如生的动作。这种制作工艺精细复杂,并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霍童铁枝的历史可追溯到隋代。据史料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为避炀帝迫害,徙家周宁县咸村镇,后与早年定居霍童镇石桥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为报答姑丈情谊,黄鞠于每年农历二月举办灯会活动,白天表演高跷,傍晚举行纸扎、铁枝、线狮、舞龙等游艺表演。后来灯会传播到霍童四境,每境一个晚上,共需演出四晚,称为“小迎”。灯会五年一轮,各境重复举行一次,共八晚,称为“大迎”。这一传统逐渐发展,最终成为霍童古镇的一大特色民俗。

结合霍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将地方元素融入铁枝制作中,展现独特的地域风格是霍童铁枝的一大表征。

“这个是黄鞠水利灌溉。”一架工艺繁复、制作精美的铁枝抬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随着黄振伟拨动“机关”,纸扎小人推着板车将龙腰渠道中开凿出的“巨石”运出倾倒,如此周而复始,将这片土地上千年前始祖肇基的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这抬阁下面有‘机关’,人坐在里面控制”。若非老师傅黄振伟的自曝,这神奇之处还能引人遐思一时半刻。

“这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是双人锯木,那个是济公。”随着黄振伟手之所指,一台台或成型,或半成型的铁枝琳琅满目,一个百十平方米的基地里满满当当,目之所及,皆是神奇。提起心爱的铁枝,黄振伟老人从源流到技法,滔滔不绝……黄振伟说,他年轻时看到别处的铁枝做得不错,起了“争强好胜”之心,这一做就是一辈子,也做成了“省级非遗传承人”。

每一台铁枝都要经过反复的设计思考,怎么让鲁智深的杨柳倒下来?怎么让杂技艺人脚尖的花帕转动起来?铁是死的,如何让他“活”起来?年轻时,黄振伟常常为了解决一个难题,对着铁枝冥想一整宿。如今凭着丰富的经验,以及科技的进步,各种难度的铁枝反而比从前更容易完成了。“鲁智深的衣服、禅杖、佛珠都在路上,等他们一到就可以安上去,这台铁枝也就成型咯。”提起如今社会发展带来的便捷,黄振伟既感叹又唏嘘。

“包括制作好的两台。今年准备六台,一定要在二月初一前完成,我们黄家是在四境的最后一境,排在第四晚,也就是说,我还能有三个晚上进行修改、完善。”黄振伟执着地认为只有自己动手做的铁枝才是有灵魂的,也是最能体现虔敬之心。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铁枝,会这门手艺的都是老人。”黄振伟对此表示担忧,他希望,将霍童铁枝制作技艺融入当地的旅游推广中,打造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展示和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种传统工艺。

当夜幕降临,匠人们将制作好的铁枝安装在抬阁上,每一个作品都经过精心布置,确保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欣赏到其精美之处。铁枝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二月二”的霍童,花市灯如昼,一夜鱼龙舞。

□本报记者郑霄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破万人!火爆朋友圈,今天,周宁这里嗨翻天→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华媒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