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国他乡 感受祖国日益强大

左三为陈孝乐

左三为陈孝乐
与许许多多出国打拼的华人一样,陈孝乐初到西班牙面临着语言的难题。独在异乡,无法与当地人沟通,让这个刚到西班牙的热血青年感觉了到手足无措。“当时学的第一句西班牙语就是‘这个东西怎么说?’。它很好用,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西班牙语,全靠这句话,我看到什么就会问身边的当地人,‘这个东西怎么说?’”陈孝乐在回忆起当年学西班牙语的情景时,认为华人到一个陌生的海外环境时,首先不要害怕,其次不能畏难,“语言这个东西,你只要不停地去学着说,没什么难的。”
语言这一关卡迈过去后,接下来的生活就顺畅多了。陈孝乐在当地餐厅找了一份工作,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十年一个转折,当他回乡娶妻后,便下决心要开始自己的创业路。回到西班牙后,他与媳妇开始经营起了自己的餐厅,因为当时亚洲餐风靡,他们的餐厅经营得还不错。几年的光景里,陈孝乐感觉有什么似乎在发生着改变,但却又说不清道不明。

“那应该是2008年的时候,咱们中国举办奥运会了!”陈孝乐回忆道,“当时当地人虽然都很热情,但与我们也总是保持着一层距离。后来举办奥运会期间,很多酒吧都会配置电视机,让顾客可以一边吃一边看比赛。从开幕式到中国队的优秀表现,都让我们感到无比激动与自豪。连老外也会感叹,你们中国太厉害了,开幕式太精彩了,奥运会举办得太成功了,以后可能没人能超越中国。”从那时候起,当地人对华人的态度与以往有些许不同了,他们与华人聊天的话题,与热情的程度都不一样了。这让陈孝乐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日益强大了。

见证小商品据点 辐射欧洲大陆
在1997年的时候,当地流入了很多中国小商品,也就是所谓的百元店。而当时,开这些店的基本上是以华侨华人为主。“我记得当时,只要是华侨华人在当地开一家小商品百元店,义乌小商品市场可以先供货给他们去经营,盈利后再支付货款。”陈孝乐说,当地华侨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开拓了这块的市场。陈孝乐感觉到,未来小商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和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后来事实证明,中国小商品贸易走出来带动了双赢局面,带给世各国华人华侨重要的发展。要为国家高瞻远瞩点赞。
筹建福建工商会 让侨胞有归属感


陈孝乐总结在西班牙的这些年,如果刚到当地有人指引,照明前行的路,自己会感觉更轻松一些。正因为自己一路走过了太多的艰辛,更懂得生活的不易,一种使命感才会油然而生。
2010年的时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生活的福建人有六七千人,导致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馆接到福建老乡遇到社会上的求助问题非常多。“当时副总领事就与我建议,我们福建华侨华人在巴塞罗那也应该有个自己的社团,起码有一个自己的‘家’,就相当于大家庭一样的存在。”陈孝乐觉得很有道理,人不管在哪里,都要有一个能有个“家”,才能感觉到温暖,才不会觉得自己是孤身一人在奋斗。
于是,他立即与当地几位华人一起经过七八个月的筹备工作,2011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福建工商会正式成立。“工商会成立后,为我们福建的侨胞提供了很多协助,这也让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陈孝乐在谈及社团之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华人头条小编问及他筹建社团的不易时,他表示:“任何事情的促成都不可能轻松,但这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以及这个工商会,可以帮助到很多的老乡,现在在巴塞罗那的福建人有一万多,能让他们在巴塞罗那有归属感,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愿作蜡炬 贡献力量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都说离家越久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那份思念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反而愈加浓烈。
“每当我跟别人说起家乡的时候,我内心深处就抑制不住地想家。对于故乡的思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浓烈,我现在对‘落叶归根’这个词感触非常深。”陈孝乐对这两年自己的心境是如此评价的,“现在自己小有能力,心里想的比较多的是,怎么来推动家乡的发展。怎么样能吸引更多的闽籍侨胞回国创业,推动国家的发展。”
“当然首先,得让海外华侨华人对自己的文化有个认同感,有了这个认同感,大家才会有要回国发展的决心,我们工商会会继续为侨胞提供帮助。同时在海外还要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那是中华五千年的精髓,而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的使命,就是传播自己的文化。并以身作则,维护好国家的形象。”陈孝乐以这样最淳朴的语言表达了内心最诚挚的家国情怀。

即便是现在成功了,陈孝乐回忆起刚出国的那段岁月,依然觉得清晰恍如昨日,他觉得那都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同时他也期待着自己能继续发光发热,为祖国为乡梓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