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停泊在 中位居前列。
带给海军重大变革
对于中国首艘航母入列,美、英、法、印等国媒体纷纷在重要位置进行了报道和解读。美联社的报道称,对中国而言,航母入役能够有效提升应对现代战争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人道主义救援、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也说,“辽宁”号的投入使用能够极大地体现出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同时扩大中国海军的影响力。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在当前中国与日本等国出现海上领土争端的情况下,“辽宁”号航母交付海军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中国的海军能力正在加强。
法国《费加罗报》不仅介绍了“辽宁”舰的改造历史,还从专业角度对其配置、能力等方面做出评论,认为“辽宁”舰的交付为中国自行建造航母开辟了道路。
作为中国的邻国以及二战后第一个拥有航母的亚洲国家,印度对中国航母的服役更是关注有加。《印度时报》刊文开门见山地指出,在中日两国因为钓鱼岛问题关系紧张之际,“辽宁”号的服役无疑是在向日本展示军事实力和维护主权的坚决态度。不过,以上报道同时也提到,“辽宁”号只是实验性质,中国发展航母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表示,以这艘航母为龙头,可以编组一个五位一体、攻防兼备的海上作战集团,从而带动海军的现代化进程。海军少将尹卓则认为,过去,中国海军的航空兵基本为岸基,舰艇上只配备直升机,与空军区别不大;而今后海军航空兵可以走上舰载航空兵和岸基航空兵并行发展的道路。因此,首艘航母入列,意味着海军的兵力结构未来将要调整到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编组式样。这既是重大改变,也是理念升华。(赴大连特派记者/杨琼记者/林新)
航母入列不改近海防御政策
航空母舰是世界公认的蓝水海军的主要标志之一。随着“辽宁”舰的入列服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10个现役航空母舰拥有国,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辽宁”舰的前身是前苏联未建完的“瓦良格号”航母,与俄罗斯现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于1983年同时开始建造。两舰属于同一级别,舰长310米,宽70多米,满载排水量为6.7万吨。1991年苏联解体时,“瓦良格”号仅完成了68%的建造任务。2005年8月,它在大连港开始接受改造。2011年8月10日,该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试航。
目前,世界上共有20艘航母,美国占11艘。尽管外界多次以“中国威胁论”来揣测中国首艘航母的用途,但中方多次重申,中国坚定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一政策绝不会因为发展先进武器而改变。来自阿根廷、马来西亚、克罗地亚、巴基斯坦等国的驻华武官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也都表示,相信中国航母入列后,能为促进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