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亚新闻网南京肖鸿敏3月8日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各类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人文环境优越、拥有五大优势产业发展的深厚基础。2013年初区划调整后,资源互补,优势叠加,鼓楼区委,区政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全面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迎来新局面
2013年初区划调整后,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截止2014年底,预计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占GDP比重达6.3%,文化等相关产业营业收入预计150亿元,增长13%;文创企业数量达3100余家,实现税收总额7.7亿元,公共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11%。全区现有文化产业园区12个,分别是南京艺术金陵文化创意园、鼓楼区留学生文化创意孵化园、石榴财智中心文化产业基地、南京红山创意工厂产业园、老学堂文化创意园、江苏凤凰新华创意产业园、智慧谷动漫软件园、水木秦淮创意广场、江苏模范路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科技园、南京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凤凰广场,企业总数达890家,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还有英发比高影视文化产业园等规划建设(改造)中的文化园区7个,园区辐射效应日趋增强。数字出版传统产业调整转型成功,实现平稳增长;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等为主的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增生,发展势头强劲;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传媒技术为主流的新媒体技术与应用产业应势增长,凤凰传媒集团(已上市)、盘龙广告、大千景观设计等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发挥着强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奥派科技、欣网视讯、万通文化传媒等企业已陆续上市,接力发展。
强化企业服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制定走访企业工作制度,近年来共走访鼎艺国际等300余家企业,搭建“三位一体”信息平台,包括“创意鼓楼”网站、“鼓楼文创”微信订阅号、“鼓楼区文创企业沙龙”QQ群;积极发动组织重点文化企业30余家/次参与多项评比活动。瀚港文化麦秋传媒、快拼科技、先锋书店等企业荣获第一、二届南京文化产业“金梧桐”奖;中图数码科技成功获得南京市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称号;瀚港文化作品获得江苏省创意设计大赛金奖、银奖。2013年至2014年共组织区内文创企业近200家/次参与省市区各类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申报,企业累计获得扶持资金800余万元。
2013年“艺术金陵文化产业园”顺利招商。“南京艺术金陵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张泳总经理告诉记者,园区总共占地30亩,园区有8幢建筑物,其中有3幢建筑建于1921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非诚忽扰、最强大脑电视栏目组都在此办公,园内有施坦威钢琴展示中心,中心邀请朗朗等海内外知名音乐家来园交流,打造音乐社交平台,园内主要集聚广告创意设计类知名企业。5家国际知名企业、多家创意研究院等企业和机构入驻。园区还有咖啡馆、网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开园一年,贡献税收近2000多万元。
提振旅游产业实力和经济效益
2014年鼓楼区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6.8%。结合全区“一轴两带”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深化滨江都市休闲旅游带;明城墙外部文化休闲旅游带;
颐和路民国风情休闲旅游街区;新街口一鼓楼时尚休闲旅游街区等四个旅游集聚区的重点项目建设;成功举办“妈祖庙会”、“重阳幕府登高"等旅游节事活动,全区旅游行业在保障青奥盛事、实现经营转型、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成效突出。
2015年,鼓楼区旅游系统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滨江都市休闲旅游带,推进宝船主船体建造、民国首都电台保护等建设项目。对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下关历史陈列馆及滨江商务区规划展览馆策划旅游展示推介活动,形成都市文化旅游亮点。在巩固现有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城墙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进一步细化梳理明城墙旅游配套建设,按照5A级景区建设标准督促指导保护、整治和开放工作,配合做好青奥后明城墙全面申遗工作。有序推进颐和路片区整体保护和利用,加强环境改造和配套建设,挖掘民国文化内涵,与中山北路民国建筑群做好互动,不断提升颐和路民国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发黄包车、步行游等旅游产品和民国文化旅游深度体验路线。加强新街口一鼓楼时尚休闲旅游街区等四个旅游集聚区的重点项目建设,深化设计新街口一鼓楼一湖南路一中央门现代高端商务商贸旅游集聚区、民国历史文化旅游展示轴、打造现代时尚休闲旅游样板区。实现地区旅游总收入增长12%以上。
江东软件城,扶持更多科技企业的聚集
江东软件城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河西新城区北部地区,江苏省内最高端、国内数一流、世界有影响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园区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和优质企业入驻、财税贡献每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先后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江苏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省级和市级重点投资计划项目等,目前已经成为南京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集聚基地,是新鼓楼区重点发展的七大功能板块之一。
作为南京市唯一以“国际服务外包”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园区大厦内已吸引了凯盛国际、华胜天成、等知名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入驻。淘宝大学商学院也将揭牌。引入了南大苏富特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了园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政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成立了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站,与质监部门合作设立了“12365质量安全打假举报站”;与银行、担保、风投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服务和扶持,与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紧密合作,促进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园区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积极扶持更多科技企业的聚集、成长和发展。
目前园区已有近30万平方米的科研办公载体投入使用,其中作为紫金(鼓楼)科创特区的先导区一南京国际服务外包大厦连续4年大楼税收指标达到亿元以上,是南京市首批“总部楼宇(亿元楼宇) 业”。申报知识产权数达857件,其中专利516件,软件著作权341件,2013年新增专利133件,2014年新增专利177件。2014年以来,新增科技企业近60家,总的注册资本金达到8.5亿元以上,完成大项目21家,其中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4家,注册资金千万以上的17家,总体入驻370余家企业。全年完成税收8.1亿,增长幅度81.44%。其中高端软件与新兴信息服务业类占53%,服务外包产业类占22%,节能环保技术与服务类占10%,生物医药研发类占10%,其他约5%。列入中国软件百强企业2家,双软企业认定数20家,通过13级以上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就业人员过1.3万人。逐步形成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导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业为特色产业的千亿级产业基地。
模范马路 科技创新街区
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核心区域,街区是南京市乃至全国少有的集多所大学、大所、大企为一体的产、学、研配套发展的综合街区。全街分布了南京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聚集了十四所、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南自、南汽集团、南瑞等9家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成了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07年街区被江苏省发改委批准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被列为国家、省、市发改委的重点支持项目。街区秉承“科技创新”为目标,推动产业、院所、政府联动的三螺旋创新合作模式的建设。以打造品牌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为主线,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紧密结合,加快提升街区要素集聚、创新引领、品牌示范、服务辐射的水平,全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产学研结合示范区、高端技术研发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密集区,使街区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合作示范区。
2014年,科技创新街区累计集聚企业1703家,其中在孵企业达300家(南京 321人才企业集聚达42家),就业人数5万人,知识产权申请量1200件,其中专利申请量780件,每年知识产权申请量增长率达20%。新增科技企业88家,完成大项目11家,其中外资总部企业1家’全年完成税收6亿元,税收增幅15%以上。
科技创新街区把南京科技广场和紫金智梦园的“创业支点”作为板块科技政务服务的特色品牌来塑造,科技园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达成合作,在紫金智梦园创业支点设立“科技创新服务基地”。与国家千人戴元顺、江苏省新材料协会合作,新成立江苏省云计算工程研究院、江苏新技术产品应用推广中心等,与鼓楼知识产权局合作,推动街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创建工作。
幕府山新产业区
南京市幕府山新产业区,占地总面积约6.8平方公里,紫金(下关)科创特区一期建设已初具规模,已有100余家企业入驻办公,华能滨江总部基地一期1、2号楼已竣工交付,华宏家纺城一期已竣工;截止2014年底幕府山新产业区共有企业803家,企业税收总计4227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24.10%。南京四新科技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安徽长江钢铁贸易南京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金屠材料公司等企业税收稳增长,推动新产业经济收入持续发展。
幕府山新产业区重点建设幕府山和老虎山观光休闲片区、紫金(下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生态组团、上元门商务组团和五塘广场商贸组团,形成“两山三组团”的产业发展格局。以科技研发为主线,依托紫金(下关)科创特区等科创园区和孵化器重点发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以商贸流通为支撑,依托华能滨江总部基地等交易平台、五塘广场商业综合体发展大宗商品交易、现代商贸商务等业态。以文化旅游为亮点,依托幕燕景区和滨江岸线打造,培育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产业要素。引领功能板块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特色产业集中、优质企业集聚、功能品质提升,把幕府山新产业区建设成为依山临江生态特色鲜明、新兴产业活力彰显、生活宜居配套齐全的城市新空间。
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未来将形成“一带两区三节点”
2013年底,《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规划》获市政府正式批复,该规划是指导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明确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未来将形成“一带两区三节点”,其中下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作为两区之一,凭借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企业资源、政务资源,将成为全市航运总部经济、服务经济的核心。2014年实现航运服务业营业收入106亿元。已集聚了长航、长油、江苏运洋、南京远洋、江海、港务局等逾百家航运企业。鼓楼区政府国资投资,由5幢甲级写字楼构成、总建筑面积29万m2的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一期项目目前正在实施基础施工,预计今年可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新鼓楼近800亿的地区生产总值130亿的财政收入,在航运集聚区打造过程中,先后与16家航运企业、航运机构签订了安置入驻协议或意向书,总面积超过9万m2,同时与港口集团敲定了重建总部办公楼的协议。除港口集团总部自用外,其余作为商业配套和集聚航运企业的载体。将与永宁街、商埠街的5栋商务楼宇,共同构建航运中心的核心。
南京市鼓楼区委,区政府立足新起点,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治理,全面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强的保障推进城市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