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认知汉字规律,可以由“部首”入手,因为“部首”是这一“部”的标志。这一“部”中的字,都围绕着它作为“根据”,以它为构成的主要“形意”主干而衍生了其他不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把“部首”视为“字根”更恰当。研究每一个“字根”统率汉字分类的基础上,再作一个统一的“概观”,我们会发现:这些字的分类也都基本相同,大致可以分成:“物类”、“形象”、“作为”三大类别。应该说,这是可以循此以入的窍门所在。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在汉字身上也还有一些不尽如“历史”与“发展”之意的地方,使它更加完备,更“科学”的“余地”也还是“大有可为”的。我们有责任担当这种历史使命,使汉字更加科学化,更加纯洁、优美,更加焕发光彩。
欧阳中石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文化部艺术系列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
欧阳中石治学广博,在逻辑、国学、音韵、绘画、戏曲、文学、书法等学科都有精深的造诣。作为书法家,欧阳中石的书法如其为人,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观他的作品,如欣赏高山流水,又如见万马奔腾,足见他“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但是,无论是他的学生,还是慕名而来的人们发现,听欧阳中石讲的最多的内容,不是书法本身,而是中国文化。他是一位学问家、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中,教书育人占了很大的比例,他又是一位教育家,从教多年,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有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可谓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