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注册登录
18610681038eztvhdzx@163.com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修行的真谛就是寻求本真

2021-12-20 17:44:40       

庄子曾提到了一个关于修行的故事,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崆峒驾鹤游,鼎湖乘龙去”,这幅对联所写的就是关于皇帝问道的故事,也是被记载于《在宥》篇之中,广成子是上古的得道者,居住在崆峒山上,黄帝听闻此事之后,前去拜访,想要得到治世的方法,却遭到了拒绝。广成子说:“你倡导仁爱治世,但你想过吗?在你之前,百姓本身不就过得很好吗?为什么你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办法,结果百姓的生活却越来越难了呢?是你的方法不好吗?不是,仁爱没有什么错,至于是什么原因,你还是回去好好想想吧!”听罢黄帝就下山了。

三个月后,黄帝又来崆峒山上拜访广成子,不过这次却并没有再询问治世之道,他说:“听闻先生已经通晓至道,冒昧地请教,怎样修养自身才能活得长久?”这次广成子就来了兴趣,原本还躺着的,听黄帝问完,噔地一下就坐起来了,道:“你总算问了一个好问题,什么是至道?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一定要保持清净,这么做就是至道。”黄帝一听愣住了,这个算是方法吗?

广成子也看出了黄帝的疑惑,接着又说:“宇宙间的事物是没有穷尽的,可人们总以为它有个尽头,宇宙内的事物是不可以完全探测的,可人们总以为有个极限,你总想着昌盛,可你仔细想一下,小草不管长得多旺盛,最终都要返回土地,你的昌盛和小草的旺盛不一样吗?小草的结局不就是你的结局吗?所以你在规则内寻找方法,不就是相当于无所事事吗?既然结局是固定的,那你为什么还要不断的变换方法呢?真正的方法,不应该是超脱这个规则吗?”。听到这里,黄帝才真正明白,自己一直在倡导仁义,但什么才是仁义呢?这个定义到底是自己规范的,还是天下人去规范的呢?如果是自己规范的,那么以自己的规范,来指导天下人活动,这不就是在制造矛盾吗?所以本以为自己一直在设立规范,但实际上是在设立隐患,反到成为了罪过,因此超出规则,才是真正的方法。

此次问道之后,黄帝回到了昆仑虚,放弃了一切杂念,专注于修身养性。到了120岁时,黄帝似乎感受到了异样,他命人取来了首山之铜,并且开始尝试在荆山的下方铸鼎,宝鼎铸成之后,天空突然出现彩虹,瞬间霞光万道,紧接着一条黄龙出现,大臣被陷入慌乱之中,有人四处逃窜,有人原地昏厥,甚至还有人直接下跪祈祷——黄帝似乎像是早就料到了一样,骑上了黄龙一路向着天空的深处飞去,直到消失不见,这就是“黄帝铸鼎成仙”的故事。

很多人都会有疑问,道家倡导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这明明是一种思想,那为什么承袭道家思想的道教却追求长生成仙呢?其实之所以后世道教出现了修仙观念,主要就是汲取看《在宥》篇中“黄帝铸鼎成仙”的传说,所以秦始皇才会用鼎炼丹,后世的修真者才因此开创了内丹术,《在宥》篇的结尾处,庄子又提到了自己的修行观。

世人都喜欢与自己相同的人,不喜欢与自己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想要出人头地,不想默默无为,但是想要出人头地,就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吗?显然并不能,每个人都互不相同,每个人都各有喜好,想要安定和谐,无非就是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但是这怎么可能呢?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世界,想要有为的去掌控世界,就必然需要绝大部分人,放弃自己的个人想法。尧帝治理国家善用“仁义”思想,但“仁义”思想本身就带有个人色彩,所以尧帝心中的仁义并不是百姓心中的“仁义”。

在诸子百家时期,各国君主都想要找到一个完美的治国方针,他们为什么想要这样呢?无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帝王权力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所以每个人都有奢望,只不过分大小而已。有奢求,就必然会被外物牵累,被外物牵累就永远跳不出这个规则,做不到主宰万物,老子曾说过:“真正的得道者会使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奴役”,但可惜的是绝大部分人被外物奴役,说道,庄子还不忘吐槽一下儒家观点,他认为儒家的“仁义礼”,就是思想家编织给百姓的谎言,孔子学习上古帝王的治国之道,操控天下的舆论,用来教化后生,穿着华美的服侍,说着矫揉的言论,却干着虚伪的行为。

什么“仁义礼”,说到底不就是妄图求取富贵吗?再来看儒家所推崇的帝王,当真是个个“仁爱”吗?黄帝与人在逐鹿开战,流血染红四野。尧帝不慈爱,舜帝不孝顺,大禹半身瘫痪,商汤战胜夏朝后,流放了夏朝君主。再看伯夷、叔齐辞去了孤竹国的君位,却饿死在了守阳山上,尸骨都没人埋葬;介子推十分忠贞,自己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可是晋文公回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一怒之下离开,最终抱着树被大火烧死;尾生和女子相约在桥下,女子没来,河水涨起都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而被淹死。

这几个人与被宰的狗,河上飘的猪,持瓢的乞丐,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重视名节,而轻视生死,不念本真、不养天年的人,所以儒家所说的贤士最终也没能逃出世俗的控制,只能被深困其中,因为规则繁多,诗人被利益所困,所以才认为需要修行,超脱世俗的这个规则,去寻找一个更真实的自己,这就是庄子一直倡导的修行观。(文/付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
下一篇:青海希望工程30年:建设希望小学365所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华媒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