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上午的高峰论坛上,“畅行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全媒体新闻行动——‘四十年四十事’全国百城百台大型高端访谈”报道组以“温州模式启示录”为主题,与南存辉、郑秀康、胡宏伟、曹景行等企业家、专家学者,从亲历者与见证者等视角,再现了温州模式发端、升级以及全球化等历史节点中的经典场景。
令人动容的创业细节,精彩独到的专家点评,不仅让现场的全国媒体代表不时自发鼓掌,也让与会者对于温州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思考。
亲历者说
温州产业集群是一次次试验摸索出来的
经历过“集而不团”时期, 开次会大家的意见就有160多条
南存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
199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李瑞环同志到温州考察。市里叫我去汇报,汇报时我就说:“我的企业性质是股份合作,括号集体。”那个时候我们作为个体企业很怕,一定要挂靠个集体的帽子,党委政府更是为这个事情揪心。当时李瑞环同志就哈哈大笑说:“你担心什么东西呀,‘光头’不是更好嘛,为什么一定要戴个集体帽子呢,个体就个体,民营就民营,没关系的。”
这个事情不久之后,温州市政府就出台了第一部股份制章程,我们也从这里开始走上了向股份制规范的方向。然后就开始组建集团,这不仅仅是政府鼓励,也是我们的需要。比如当时我们从老外那里拿到一个订单,需要100个品种的产品,但是我只能提供10个,那么其他90个到外面收购过来出口行不行?在当时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在工商的注册证上登记的只有10个品种, 你就只能做这10品种,其他不可以出口的。这种情况下,政府领导就给我们出主意了:“你搞集团,搞了集团以后,不仅可以解决个体和集体的问题,又可以解决你的经营范围、销路问题。”所以我们就开始搞集团。
组建集团真的很难,成立以后“集而不团”。我们那个时候联合40家企业形成一个集团,但是成立以后问题很多。我们说往东冲,集团里的其他企业偏偏要往西走,因为利益上统一不起来啊。怎么办?我们就开会征求意见,结果统计一下,有160多条意见,大家想法完全不同。于是我就把大家拉到雁荡山,开了两天半的会议,要求大家不能请假,意见不统一不能下山。正好当时周其仁教授来温州,我们就请他出主意。他说,“赶紧消灭法人,不然等大起来就麻烦啦。”所以在那场会议上,我们就把下属企业的法人资格全部取消,真正形成了一个股权合作的股份制企业。
后来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是有各种新问题,比如供方做不起来,你自己好了也没用。后来我们就派出帮扶小组,一方面帮助市场拓展,一方面帮助供方规范化发展。这样就慢慢形成了产业链优势。到现在为止,我们产业链上的合作企业达到2000-3000家,形成了一种产业链的生态。
敢闯敢试基因深入骨髓
为了创业我把结婚时买的手表都卖了
郑秀康(康奈集团董事长):
我们刚开始创业时,是最艰难的,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厂房,三没有资源。只能靠我们上班攒下工资创业,钱不够就把家里财产卖掉。我把我老婆的一条毛料裤子卖了,大概50元;再把结婚时买的手表卖了100多元,加起来还不到20元。不够,只能向亲戚朋友再借,但是当时大家的工资就是三四十元,都很难。正巧,我的邻居、一位老太太,丈夫刚去世不久,给她留了一笔钱。她对我印象很好,看我天天那么辛苦奔波,就问我有什么困难。我说“钱不够”。她就问“多
少钱,我借给你”。我没吭声。她就“100”、“200”地问我,我告诉她是“500”……后来有天我去她家,刚要进门的时候,听到她和她女儿说话。她说:“秀康最近需要钱,我想借他 500元。”她女儿就问她:“这些钱是我爸留给你过日子、办后事用的。听说秀康连手表和老婆的衣服都卖掉了,万一做生意失败,还不了怎么办?”我觉得她的担忧是正确的,就没再提这个事。但第二天我去找她时,她靠在床上,从枕头底下掏出一张张10元包好的共500元给我说:“秀康,你这个人很好,钱借给你我放心。”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我想要借500 元在外面跪下求人都是借不到的,但她就这样借给我了。所以后来哪怕就是为了还钱给她,我也是要拼命努力工作的。现在想一想,我们的政策一步比一步提升,银行、国家给我们这么多支持。创业者应该要学会感恩,不忘初心,承担起对国家责任社会以及员工的责任。所以我一直觉得,把企业办好,就是我的责任。
对话声音
●胡宏伟(澎湃新闻副总编辑、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温州总是在不断回答改革的核心命题,她实现了我们从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一大二公到产权明晰的民营经济三大突破。这三个突破分别在中央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予以解决,而在温州,它们都是提前十多年就已经成型的。
温州还解决了两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关系。到今天为止,在中国改革中这两个核心问题依然是问题,所以,只要改革依然在路上,温州的探索就永远不会过时。我过去在温州33次采访,我愿意再来33次,温州永远是一团着的改革之火。
●洪振宁(温州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温州人创新的思维、合作的能力,敢为人先的精神,与善行天下的作风已经在地区形成了一个文化传统。温州人的精神不变、探路人的性格不变,并且还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在新的时代里续写创业创新史。
●曹景行(凤凰卫视资讯台原副台长、知名媒体人):今天我们的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对付贸易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我们自己的市场经济。谁能带领我们整个中国经济突破当前的挑战,谁就是最好的模式。温州的模式在新的时代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也应该有更辉煌的成就。
●王春光(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温州过去四十年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但在今天要更有危机感。我们要把过去好的东西传承下来,要探索新的温州模式,新的发展路子,更好地融入人类共同体当中去。